时也势也

古人云要成大事,必得天时、地利、人和

天时是相当重要的,常读历史就知道,这世间太多的事犹如有无形之手,一切都是冥冥中有注定,都是在那些关键节点某人某事发生了

前几天看到周鸿祎说的一段话:再给他1000万美金也无法复制360,再给李彦宏一亿美金也无法成功从零再做一个百度。很多时候所谓的成功都是马后炮,只不过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

正确的时间就是天时,但什么时候是正确时间,很难讲,可能真是天定。主持人康辉就讲过:其实所有后来被认为,给你带来这种高光时刻,带来肯定的机遇,都是回头看你才能说它是机遇,在此之前你永远无法预知你所谓的这个机遇到底在哪里。当这个所谓的机遇来到的时候,其实你只有去冲上去,把它做到它才会是你的机遇,否则它就是你的失败

大到历史时刻,中到个人成功,就是小到个人做事,我都觉得时也很重要,时也是一种能量,势气

去年公司帮TL报名参与了华为老师的一线经理人培训课,一直想整理总结一下,可到最近才腾出时间,不仅想单单总结那次课程,也想梳理一下自己走向管理的历程,想回顾一下几年前自己写的文章,有没有过总结,发现自己还写过一个系列文章《游戏小传》总共十篇

看时间,尽然是在两个月内写完的,而且每一篇都不短,现在回看都感觉不太可能,文章里面的文字,有点不太相信是自己输出的

我想这也许那时是一种时,造就了能写出这些文字的势

所以有时,心里想干一件事,哪怕知道自己只有三分钟热度,也要凭着一时冲劲干起来,至少开始了,践行了,不再只是理论的层面


回顾一下自己写博客的过程,也是一时兴起,磨磨蹭蹭坚持到现在

为什么要写呢?在之前的文章《功夫在诗外》中也提到过

“形成有效的输入输出系统,以输出倒逼输入”,“写作也记录下学习过程,防止狗咬尾巴”

基于这么简单的初心,开始写作,把写作变成了一种习惯

很多事情是想得清楚,但说不出来,说明还是没搞明白;有时说得清楚,但写不出来,说明没有懂透

对于任何问题的思考,想清楚、讲清楚、写清楚是三个完全不同的维度。

写作可以把一件事搞透,更重要的是写作也是一种反省,对知、或者自身的一种复盘

后来不仅维护了自己的个人网站,还搞了公众号

很多公号大V,在两三个月,甚至一个月就有了几万粉丝,他们也表述了写作的好处: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增加了影响力

相比他们,我实在微小得多,粉丝不到他们零头,也没有因此结识各种大佬,平平庸庸

但也不是一丝丝回报都没有:自我感觉更充实、知识有意识的体系化、更善于总结问题、复盘反省

自我充实

写作起初,制定计划,一周写一篇,后来发现只能一月写一篇,再后来得逼自己,一月写两篇,不然年末总结,发现一年就写了12篇,太少了,如果一月两篇,再拼一拼,可以有30篇的输出,也差不多了,相对大V,数量少了很多,但这也是当前能力的体现,输入速度低于输出速度

那么这30篇写什么呢?需要思考,需要回顾,需要总结,刚开始写时,会觉得有很多内容可以写,但写着写着就发现没内容可写了,怎么办呢?

就需要平时多积累,多思考一些问题,不管是突发灵感,还是阶段性目标,都记到to do list中,这样to do list会越来越多,当没有内容时,就说明自己懈怠了,大脑没有思考,倒逼自己成长

这样就有了很多可选写作主题,也有了很多学习目标

不单要去温习旧知识,也得学习新知识,还得阶段性整理总结

先不管这些是不是只是战术勤奋,至少也算是日拱一卒

体系化

这其实是上一个回报的延伸,当温习旧知识时,需要点、线、面、体四维;学习新知识时,得由浅入深,从广度推向深度

在这两个维度学习的过程中,知识必须体系化,一是为了有东西有写,二是的确需要梳理知识树

比如近期的《DDD》,对于这方面知识,以前也知道,但是东一块西一块,虽然学习中也发现了问题,但没有体系化解决,通过写作,算是把一些问题思考清楚了

《程序员成长体系》中,也提到得复用碎片化时间,体系化学习

总结复盘

对于这一点,还是差了很多,比如写作这件事,并没有常总结复盘,没有去刻意练习,现在写了不少,虽然不追求什么名气,成为大V,但写作能力还是需要成长的

也写了几年了,回头翻看自己文章的次数很少,更别提去润色文章了,更加没有去刻意练习怎么写好一篇文章,只追求的在自我的世界,成长速度有限

这不只是文章好不好,还要涉及运营,如果文章是产品,一个好产品不只是本身的质量,营销也是有必要的,推销自我也是一门学问

就写作本身,什么是好文章?

优秀的内容 + 清晰的结构 + 标题 = 好文章

什么是优秀内容:内容足够丰富,包含真正有价值的内容,不能含太多水分

如果你写了一篇文章但是觉得内容很单薄,可以先当成一篇笔记存起来,等有了更丰富的积累之后再整理成文章。扩展文章内容的方法,并不是添加无意义的空话套话,而是根据文章探讨的问题延展开来。

比如说介绍自己解决的一个老大难 Bug,可能真正修改的代码并没有几行,把过程讲出来也不过寥寥几段。这时候你就可以再分析一下 Bug 存在的原因,为什么一直拖到现在,再思考一下如何避免这类问题,遇到同类 Bug 怎样快速排查。这样自己想问题的角度更全面了,文章内容也更丰富了。

比如你想介绍一项自己在学的新技术,发现自己写的东西其实就是官方文档的简化版,去重之后几乎什么都不剩了。这时候不要再继续抄文档了,把自己的思考总结先记下来,继续学习技术,持续记录新的内容,有更全面的了解之后,再写文章。

清晰的结构:

先想好标题,再划分好目录结构,再一段一段的填充内容,最后再润色一下连接部分。文章可以不按顺序看,也可以不按顺序写

在平时工作的时候,可以建个文档库,把日常的一些琐碎的想法记录下来,随时写随时存。我是用手机的便签 App 随手记东西,比较喜欢它的语音转汉字功能,工作相关、生活相关,随时随地想起任何话题都可以记录下来。

在有了明确话题,准备写文章之前,先把各种碎片化的记录收集起来,形成一份“素材”文档,然后梳理文章脉络,把素材应用进去。操作起来很简单,刚开始的时候会遇到前后不通畅的问题,那就不要直接复制素材的内容,重新换个表达方式写出来。多练习练习就好了

好标题:

现在太多的标题党,但标题党吸引眼球,这背后也有很多大脑科学

第一个是数字法则,人的大脑和视觉系统在处理数字的时候,要比处理复杂的文字优先得多,如果你的文章里那些比较有亮点的数字、金额、排名、要点什么的,记得一定要把它们往标题上放,会让人感觉信息含量比较高。

第二个是尽量通俗易懂地直接给出结论/价值感,避免出现生僻、专业的词汇。能让普通人和专业人士都理解的标题,才叫好标题。

第三个是建立好奇,要想办法让读者有兴趣、建立内容与受众之间的相关性


再回到主题,时也势也,把握天时,在三分钟热度内,充分挖掘,形成一种势能,推动自己养成一种良好习惯

公众号:码农戏码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『码农戏码』